问题:
关键词:清代,山西,森林分布,变迁
● 参考解析
本文将整个山西划分为中条山区、吕梁山区、太岳山区、太行山区和晋北地区,试图依据大量的地方志文献,通过历史文献考证法、图表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尽可能地复原清代山西森林的空间分布概况及其变化过程,并且探求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当地所带来的影响,希望由此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对于当前山西地区的林业发展和土地整治工作显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先秦时期的山西森林非常茂密,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比如围猎滥牧、毁林开荒、伐取燃料、统治者大兴土木等等),致使山西的森林植被逐代减少。及至清代,山西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已失去了昔日的林草丰茂之景象,只有诸多山上的森林得以保存下来,树种以松、柏为主,还间有一些枫树、杨树、栝树、桑树等等。清初,山势低缓、历史时期开发早、居住人口较多的州县森林保存情况较差,而位处大山深处或山势高峻的州县森林保存情况相对要好一些,后来,人们为了满足一时之需,仍然继续砍伐森林,到了清末,森林更少了,只有在陵墓所在地、旅游风景区或寺庙、祠观的周围以及偏远的深山区可以看到有林木分布,另有些地方的林木因拳曲不成材或者因为官方的保护或者以为有神灵保护也得以幸存下来,总之,此时多是点、片状的分布,大面积的连绵不绝的森林已是少之又少。
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基本上复原了清代山西中条山区、吕梁山区、太岳山区、太行山区和晋北地区森林的空间分布概况及其变化过程,由此得出结论:有清一代,山西森林基本上呈现继续减少的趋势,分布地域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原因主要是民间盗伐林木用于取暖、烧饭以及官方砍伐林木用于建筑用材和资金来源等,人口的迅速增加又加剧了这一进程,森林的减少限制了当地林业的发展,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发展农业的条件,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增多(主要是水灾和旱灾)等诸多问题的出现,进而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苦难,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趋于贫困,由此呼吁人们保护现有森林,更要植树造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