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原生态真实,本质真实,文学真实观,消费主义
● 参考解析
“原生态真实”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的真实观。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原生态真实”的内涵、辨析“原生态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区别、阐述“原生态真实”在当今文坛的影响和意义。这项研究对于深入研究当今文坛的文学真实观、文学审美观,对于系统梳理当今文坛的众多流派、思潮,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原生态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原生态真实”与消费主义时代的关系,“原生态真实”与“欲望化写作”和“底层写作”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原生态真实”是对现实主义本质真实的反动。从古希腊一直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家和作家都强调本质真实。进入20世纪,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本质真实”推向极端,使社会主义倾向性成为衡量艺术真实性的标准。“五四”运动以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传人中国,导致了畸形的“文学真实观”:凡是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就是真实的;凡是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就是不真实的、甚至是反动的。为了对抗现实主义的所谓“本质真实”,“新写实”作家倡导“原生态真实”。“原生态真实”就是指未经权力意识形态先验加工和理性阐释的原原本本的生活真实。为了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真实”,“新写实”作家反对提炼,主张将生活“原色原汁原味”地和盘端出。为此,“新写实”作家主张在创作时对生活本真进行“还原”。 为了确保叙事的“原生态真实”,“新写实”作家还提出了“零度写作”策略。“新写实”作家强调“原生态真实”,实际上是消解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写作的一种策略,是对现实主义本质真实的反动。
“原生态真实”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反映。原生态真实反对本质真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思想相一致;强调细小叙事,与后现代主义消解宏大叙事相一致;强调欲望,与消费意识形态下的享乐思想相一致。从审美角度看,原生态真实是消费主义时代“审美泛化”的结果。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坛现状来看,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新新人类小说等,都表现出 “原生态真实”。 因此,“原生态真实”是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真实观,是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真实观。
20世纪90年代后,在原生态真实观的诱发下,欲望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原生态真实观诱发了“欲望化写作”。原生态真实与“欲望化写作”的必然联系在于:原生态真实观要求写个体的人,而且要求“还原”个体的人在生活中本真状态,就必然要描写人的欲望。因为,人就生活在欲望当中,欲望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最原初的动力。
“原生态真实”反对宏大叙事,强调细小叙事。宏大叙事(即启蒙叙事),站在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把底层民众当作启蒙的对象,虽然也写底层民众,但聚焦点不在底层民众,而在于启蒙、在于民族国家。细小叙事,也叫小身份叙事,则聚焦于社会底层。在细小叙事中,叙事者关注社会底层的目的不是为了启蒙,而是展示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要写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苦难”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苦难”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底层。从这个意义上讲,原生态真实诱发了“底层写作”。
“原生态真实”虽然发轫于“新写实小说”,但又超出“新写实小说”的范围,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以来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学真实观,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