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转型时期县级政权建设的思路探索

关键词:县级政权,新视角,新思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县政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自秦置郡县,县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基本单元,虽历经2000余年,其设置一直保持了相对稳定。县的发展稳定,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曾有学者这样描述县级政权的作用:除了外交、军事、国防这些内容没有,他们拥有的权力几乎跟中央没有区别。县级政权的完备性决定了县级政权地位和作用的敏感性。它长期作为中国的行政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能够与它相比具有如此长期稳定性和生命力的行政建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日趋深入,县级政权的建设也迫在眉睫。当前,县级政权处于国家正式权力序列的第二级,上接国家而下联人民,这种特殊的居间地位使它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受到国家和县域民间社会双重力量的交互作用,国家的威权力量和县域社会的传统力量以及县域社会的新权威力量均在此交汇,县级政权恰恰承担着执行和协调的功能。但是,县级政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县级政权既没有发展成为代表县域民众社会利益的组织,其功能与县域民众的经济、政治利益诉求相脱节,也没有发展成为代表国家政权利益的组织,这种状况使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并且使县域面临严峻的治理危机。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首先介绍了县级政权及其改革的现状,并对二者进行分析和评价。虽然目前县级政权运行存在问题已成为共识,但针对问题进行的改革却不尽人意。本文重新分析了县级政权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指出要想寻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须突破已有的改革思路,另辟蹊径,寻找转型时期研究县级政权建设的新视角,即: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借鉴马克思主义和国外相关的理论成果,以及中国传统县域社会的管理体制和中国共产党县级管理的经验,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县域-农村这一系统中去考察转型时期县级政权建设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县级政权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接着,文章逐一解剖和分析了转型时期县级政权建设的制约因素,一是传统县域社会的家族资源、县域约定俗成的道德和风俗习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精英的影响等,这些县域社会资源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同时,其缺陷也不容忽视。县级政权既可以利用这些县域社会资源,减少管理成本,但又要防止在处理同它们的关系时迷失自我。二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县域广大农村的执政能力令人堪忧,凝聚力减弱,国家权威的信任度被降低,这一状况正逐渐上溯,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县级政权的建设。依据以上几个前提,文章最后提出了转型时期县级政权建设的新思路,即贯彻党管农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县级党组织的建设,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县级政权组织与农村社会的有机连接点,以发展经济为依托,提高基层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整合利用家族等农村社会资源、合理引导自组织力量、完善村民自治建设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市场经济中县级政府的功能,使其从压力型体制的单向度功能向接上连下的双向度功能转化,从全权全能体制向有限型体制转化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