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生存的苦难书写——打工诗歌的审美救赎

关键词:打工诗歌,苦难书写,救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打工诗歌是劳动者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文学现象及创作潮流之一。关注打工诗歌,就是关注打工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这一群体自主地表达他们的心声、表达他们对广阔世界的体验与想象。这对于促进打工者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协调打工群体与各主要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打工潮在全国各地的不断涌起,一批以打工者为主要创作群体,内容关注打工者命运,反映他们情感状态的打工诗歌应运而生。这些诗歌以其民间化、边缘化和强烈的现实感、现场感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新时期文坛上一朵不可多得的文学奇葩。然而,由于打工诗人均来自生活的第一现场,携带对时代的切肤体验,他们的诗歌在以粗砺的生活原生态和流淌其间的血性而被批评家看好的同时,也因其文字上的粗糙和艺术上的稚嫩而被批评家们诟病。诗歌中对自身生存困境与苦难的大量书写,更是成为众矢之的。但笔者通过对打工诗歌的认真研读后发现:打工诗歌中大量的困难书写,实际上是一种美学救赎,是打工诗人进行宣泄与自我排遣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通过阅读这种审美活动,也使同境遇的打工读者在惺惺相惜中得到抚慰和释怀,又唤起了社会其他群体对打工者的关注和理解,为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不仅如此,“打工诗歌”还以文学痛感的方式触及了中国社会底层的一系列问题,打工诗人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见证与揭示,找到化解苦难、超越苦难的力量,体现了心怀悲悯的打工诗人身上可贵的道义与良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疼痛书写是打工诗歌最鲜明最动人的特质,缺少了这种感同身受的疼痛,就不会产生优秀的打工诗歌。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打工诗歌的发展历史、特征及意义。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的打工者南下到广东、深圳打工,在繁重的打工生活中,一些打工者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打工诗歌由此诞生。这些由打工亲历者创作的诗歌,因其平民视角而充满真情实感,浓郁的苦难书写是其区别于其它诗歌的最具光彩的异质特征。
第二章从诗歌文本出发,通过对诗歌的细读,揭示出打工者的生存苦难和精神焦虑。他们为了摆脱贫穷,怀揣梦想而来,却在创造了城市文明的同时被城市无情嘲笑。失业、流浪、暂住证、农村户口、脏活、累活、危险活……苦难总是与他们如影随形,他们走出了乡村,却走不进城市。打工诗人以他们的道义与良知见证和记录了这段特殊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时代的苦难。
第三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打工诗人用书写的方式缓解着内心的疼痛与愤怒,诗歌是他们进行自我救赎时所能借助的唯一力量。一些卑微的小动物成了他们借以表达不平的代言人,借着梦想的光辉他们一次次坚强地走向下一站,在遍体鳞伤时扯一抹乡愁疗伤,在亲情和乡音里找寻慰藉。在20余年的“打工诗歌”历史演进中,打工诗歌的抒情主体经历了由“小我”到“大我”,由个体自发到群体自觉的转变,洋溢着深厚的思想与人文内蕴。
打工诗歌记录了一个阶层的心路历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生活印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打工诗歌毕竟还在起步阶段,作品还显得稚嫩,有待提升。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打工潮的深入发展,随着更多的打工与到创作中来,打工诗歌一定会扬长避短、走得更远。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