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诗经》,数字文化,审美意蕴
● 参考解析
数字,也称数码或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指用以计数的符号或文字。它是由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化的伟大创造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它始终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距今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着一些数字的符号,就此拉开了中国数学发展的序幕,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华夏民族是当时世界文明的先驱。
关于数字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的数学领域内,而忽略了其又是一种特殊文字、属于汉字的一部分这一学科属性。虽然近代许多学者注意到了数字在人文科学领域内的重要研究价值,已经关注到语言文字学,文化语言学中的数字内涵,但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功能研究一直稍显冷落。《诗经》中的神秘数字文化就一直未引起学人重视。本文拟从数学、思维发生学、汉语言文字学、文化人类学、审美文化学等角度对数字在《诗经》中数字的文化及其审美意蕴进行研究。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探究有关数字来源的基本问题:数的概念的产生。科学界多认同的美国数学家T·丹齐克的说法,人类产生数的概念的关键在于“数觉”, 经历了多少万年的漫长时间,才知道用计数来表达数的概念。而数字的产生则远远晚于概念的产生,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出来的。我国最早的数字符号大约出现在河姆渡文化时期。最迟在我国商代,数字概念与符号已经成熟,形成了以商代的甲骨文数码、西周的钟鼎文数码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早期的原始先民对数的认识与他们独特的“物—数”对应的思维方式有关,数在集体表象中与某一种神秘的属性相联系。于是,数字与人们思想情感就联系起来,构建了《诗经》中独特的数字文化与审美意蕴。
第二章详细介绍《诗经》中数字的使用情况:《诗经》已经出现了所有汉语数字,并统计出各个数字的使用频率,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分析它们在《诗经》中篇章、语法中运用形式的灵活多样。再进一步对它们予以分类,根据数字的基本功能简单地分为基数和序数两大类。这两类数在《诗经》中的使用并不均衡,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审美功效也不同。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体现新见解的部分所在,重点分析论述《诗经》中每个数字的不同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诗经》中基数字是饱含感情的,“一”到“十”是被神秘气氛包围着的数,而大数“百”、“千”、“万”、“亿”没有了笼罩在头十个数身上的神秘光环,古人主要用它们来虚指数量的繁多。《诗经》诗人们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数字,故每个数字使用频率不尽相同,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周民族以“大”为美的审美趣味与标准。《诗经》出现序数字最多是《豳风·七月》篇,它们是为了表达具体时间而使用的,巧妙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于时间的独特感受和体悟:时间是有序与流动的,时间是循环和有节律的。
第四章就《诗经》数字运用对后代以数字入诗的影响作了探讨,主要以唐诗为例来论述后世诗歌对《诗经》中数字运用的继承和发展。唐代诗人在发挥数字的虚指作用、现成词组引用等语法作用方面;在夸张、比喻、对比等艺术表现力方面都继承了《诗经》数字入诗的传统。同时,比起《诗经》,唐诗的数字运用更加艺术化。无论在语法运用方面、语句结构方面、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开拓了广阔的新途径。可以说,以《诗经》中的数字美为源头,数字是构成唐诗气质体魄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数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表现美的量度,体现美的法则。《诗经》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是对人的心理体验的重新组合。诗人把自我的主体审美感觉与数字本身所积聚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合起来,使数字成为反映诗人心理、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诗经》中的数字不但具有丰富、深邃的审美意蕴,更是一种心灵的审美和艺术的创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