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丑角;古代戏曲;行当;表演;戏曲功能;
● 参考解析
“无丑不成戏”—— “丑角”作为戏曲中主要的角色行当之一,无论在悲剧、喜剧还是正剧中,基本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对世间百态或评说、或讽刺、或谐谑。虽然我们因他的存在,从戏曲中获得欢笑,但那白色豆腐块下的灵魂,我们却很少去理会。
“丑角”的研究从近世开始,王国维、青木正儿、周贻白、钱南扬等戏曲史家,均在其著作中提到了“丑角”的划分和兴起。近年来,戏曲“丑角”的专项研究逐渐兴起。“丑角”的美学意义,“丑角”的文化意义,“丑角”在地方戏中的表现,“丑戏”剧目的保存等,都是现热门的研究课题。为了多方面的了解“丑角”,本文拟系统地梳理“丑角”的源流演变,考证其形成过程,归纳分析其表演手法和人物类型,并探讨其的戏曲功能。
本文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的内容:一、“丑”的源流。“优”的产生开始了滑稽表演的先河,滑稽语言的运用和丑陋形体的借助,开启了“丑”的表演特色;唐代,歌舞小戏、参军戏和傀儡戏等戏剧形态,从欣赏心理、表演方式、角色扮相中已渐露了“丑”的戏剧功能;南戏中,正式出现了“丑”的角色名称;至明代,“丑角”开始出现分类;清代,随着花部地方戏的兴起,“丑角”行当逐渐走向成熟。
二、“丑角”的分类及表演。本章主要从“丑角”的分类、“丑角”的表现手法、“丑角”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对“丑角”行当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因“丑角”分类是从地方戏开始细化的,故本文以地方戏为切入点,对“丑角”形象的类型特征作了勾勒;“丑”之为“丑”,主要呈现在他的表演手法上,插科打诨与肢体动作的丑化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另外,本文还对“丑角”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地位、人物品行、类型化的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
三、“丑角”的戏曲地位和戏曲功能。“丑角”的戏曲地位是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提高的。“丑角”戏曲功能主要表现在其娱乐功能、讽谏功能、“丑刺”功能和教化功能四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其娱乐功能上。戏曲从一开始形成就具有娱乐的功能,并且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渐地将该功能固定在“丑角”的身上,“丑”用其滑稽夸张的表演带给世人欢笑。其次,“丑”秉承了优的讽谏功能。优伶从戏曲出现时,即开始借戏讽谏。在角色行当的形成过程中,其他角色行当慢慢受到官家和文人思想的限制,而逐渐失去优“言无邮”的特性;只有“丑”因其“丑”而不被限制,所以可以随意的说话,因而优谏的重担也就逐渐落在“丑角”身上。再次,随着戏曲观众群体的扩大,“丑角”讽谏的功能逐渐发展成对时事的针砭和对世俗中丑恶的讽刺,“丑角” 的戏曲功能也就随之增添了批判的功效。最后,受理学教化影响,“丑角”开始向两个方向的内容发展:一方面,作为“反面教材”出现在教化戏中。这主要表现在高明等文人创作的剧本中,用对不合礼教人物的“丑角”设定,凸显合礼教的正面形象,从而达到教化目的;另一方面,“丑”在花部地方戏中兴起,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真实的审美心理;借“丑”之身,取乐打诨,并从中表现他们真实的性情及其对人性的看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