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论德性思维和中学德育实效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德性思维 中学生 实效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道德教育教人向善,帮助个人在他人、自然、社会之间准确定位自己,探寻自内而外的一种和谐。道德,就像人们心中的一颗太阳,温暖着你、我、他。然而随着中国当前经济政治的转型,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迷茫中,国人怀疑着、追问着既有道德信仰的意义和价值,力求重新寻找指引生活的方向。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文明的中心,作为我们的下一代精神得以生长的地方也被这一大环境影响着、困扰着,它和我们的教师一起就像祭坛上的留守者,思考并解读着传统道德本身及其道德性,沿着德育教育的轨迹探索新的出路。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文献回顾法、个案研究法等尝试探索了中学德育低效的诸多原因,并进行了分析与整合,揭示了个体是否拥有德性思维及德性思维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首要因素,通过研究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对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整合提升,分析归纳出衡量德育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通过德育教育,德育主体是否拥有德性。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⑴中学德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⑵德育低效的原因集中表现为学校德育教育忽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的发挥,直接导致学生德性思维的缺失,这是我们德育对象没有生成理想德性的直接原因。
其次,在中学德育现状及归因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德性思维与中学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⑴从德性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是探索德育低效的新视角。⑵中学生德性思维的特点:自我中心和功利主义严重,思维具有批判性、反思性、肤浅性,道德判断具有盲从性。⑶培养中学生德性思维对提高中学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培育德育主体的德性,不断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有利于调整德育主体的道德行为,完成从他律到自律;有利于发展德育主体的道德能力,推动道德实践活动;有利于使道德建设回归,实现其社会价值。提出提高中学生德性思维能力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第三,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德性思维的具体对策:⑴坚持德育的主体性原则,构建自主德育模式,这是德性思维得以形成的前提之一。⑵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模式,这是德性思维形成的基础和源泉。⑶优化德育方法,发展德性思维,这是推动德性思维的重要途径。⑷探索德育评价方法,提升德性思维水平,这是促进德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本论文可供中学德育借鉴的思路有:⑴从德性思维的角度反思德育教育的效果问题。提高德育的效果就必须关注学生德性思维,认识到德性思维是一种主体性思维、关系思维和动态思维,避免重陷德育的误区和思维培养的误区。⑵坚持德育的主体性原则,不能把学生仅当作德育对象和道德规则的容器。⑶坚持德育及德性思维源于生活和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感悟道德、形成和发展思维、生长德性,超越知性德育。⑷根据德性思维的动态性特点,研究学生思维的阶段性特征,优化内容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性思维     中学生     实效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