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接受美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 参考解析
传统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学生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的训练,过分专注于文本的语音、语义、题材、结构形式、表现技巧等的分析而忽视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导致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失落。这是由教师中心造成的阅读权威定势,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由书本中心造成的阅读单一定势;由考试的功利性造成阅读的标准化定势。接受美学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正是对这种窒息学生创造思维行为的遏制,是向学生阅读生命里注入的新鲜血液。
本文结合当前阅读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接受美学认为,文艺作品是为鉴赏而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鉴赏过程中才能实现。在整个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就需要树立文本走向读者,从接受走向建构,从标准走向创新的新理念。从标准走向创新就需要把刚性的教学目的变为弹性的教学目的;封闭的教学内容变为开放式的教学内容;线形的教学模式变为框架式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评价变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自我引导的学习、问题的解决、同学间的合作技能;评价形式应强调整合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将学生评定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阅读教学要求师生在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通过与编者、作者、文本、老师、同学对话,通过交流与对话来达成共识,促进师生协同发展,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学记》)的境界。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起自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要精要,凸显对话和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多解,存异求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宽、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实现语文教学与育人的目标。
结合当前阅读教学实际,进行了阅读教学方式的探讨:提供资料,丰富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了解情节结构;提供“主问题”支架,鉴赏评价人物形象;学生课前研读的反馈和交流;提供“主问题支架”,鉴赏评价人物形象;紧扣文本,多角度探究主题;课后探究,拓展延伸。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学生阅读与老师点拨的关系;学生阅读作品与教师评价的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引入美学、阅读学、文艺学有关理论,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得出结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