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平民教育,穷人教育,穷人教育学
● 参考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主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穷人的教育问题,教育公平应向穷人公平。
本文正是从教育公平的视域去研究穷人的受教育问题,用教育的公平性去化解贫富不均和防止两极分化。首先,从史料入手,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下移的现状、封建学制系统和科举制度向庶民子弟逐渐敞开入学之门、近代平民教育思潮的兴起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开展的工农教育几个方面,以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审视教育向平民化发展的趋势,为研究穷人教育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在教育公平这样一个大的哲学范畴中如何去看待穷人教育问题,涉及到“公平”、“教育公平”相关概念的阐释,教育公平主要理论的论述。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审视穷人教育问题,在制度上归根到底要建立起一个亲近穷人的教育制度;反过来,站在穷人的立场上看待教育公平问题,穷人教育学的核心在于教育公平,穷人教育学的任务在于将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向穷人倾斜,目的在于消灭贫穷,防止两极分化。第三,深刻理解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穷人教育学”观点,其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关注穷人的教育,重视研究穷人的受教育问题。二是要求教育公平更应该亲近穷人。教育不能只是关注精英,而应有面向穷人的一面,要让穷人的子女都能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第四,所有的这些理论最终都应回到现实中来,以现实为基础,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这样穷人的教育问题才不会成为空谈。具体来讲,一是国家要加快教师教育的发展以扭转西部教师资源的匮乏,以优质的师资力量确保穷人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二是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一种关照穷人、消除贫穷的“慈善”制度和文化氛围,呼唤社会成员有一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三是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师范生的“师范”教育,使学生不仅做到“独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四是穷人自身除了靠社会予以的关怀和帮助之外,要通过精神世界的丰富实现对自身的肯定,摆脱贫穷。
同时,关注穷人的教育问题,不是去否定“富人”和“精英教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讲,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可能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应该体现出差异性来。但是,中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对穷人教育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学者关注的视角多放在对教育公平概念的阐述,即从宏观理论体系研究教育公平问题;而在中国,不懂得穷人,不懂得农民,也就不会懂得中国的教育。所以,从教育公平的视域去看待穷人的教育问题,就要认识到穷人教育学的要义就在于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上,避免穷人的孩子在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消除贫穷的自我复制,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公平性。这一点不仅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穷人教育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概念界定、创新与不足等五个问题。
第二部分:史料部分。描述了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向平民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西周末年教育的下移、封建学制系统、科举制度、近代平民教育思潮、新中国建立后工农教育的意义这五个方面概述了穷人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三部分:哲学部分。从教育公平的视域看待穷人教育问题。从教育公平的基本涵义入手,分析教育公平的理论,最终强调穷人教育在制度上要建立一个“亲近穷人的教育制度”。
第四部分:理论部分。阐述穷人教育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育公平以及穷人教育学的重点和目的。
第五部分:现实部分。从国家、社会、师范院校以及穷人自身这四个角度去论述,要求穷人教育去做关心穷人、为穷人服务、对穷人有用的教育。
第六部分:结论。穷人教育学的要义在于努力体现出最大的教育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个起点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