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 开发
● 参考解析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起源于二十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起因是国家课程开发过于统一和集中,不完全适合各地方和学校的所有课程需求,因此地方和学校希望自己开发一些适合本地的特色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有益的补充。经历了多次曲折的发展之后,校本课程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国外日趋成熟,在本世纪初逐渐传入了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的方案(实验)》,为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提供了政策保障,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指明了方向。2004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研究以新课改在广东省的实施为锲机,结合博罗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相关研究,希望摸索出广东岭南地区(博罗县)开发校本课程的模式和方法,并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历史和现状及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政策形成过程的分析,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对博罗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博罗高级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内容。针对学生漠视生命、抵触父母的情况和对探究性生物实验的需要以及校园植物的不了解,编写了低维度的校本课程《欣赏生命,重视自我》和《动植物DNA的粗提取及鉴定》,高纬度的校本课程《重金属铅对生物体的影响》和《校园植物的认识、栽培与保护》,同时还撰写了《课程纲要》和《教学案例》,并以博罗高级中学高二八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融合了多元的科学评价观和行动研究思路,实施了生物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教学实施完成后,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测,了解校本课程开发后,学生个人素质与科学素养的情况变化,从而判断该课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它的价值。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我校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上是成功的。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情感态度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体谅父母,理解同学,尊重老师;(2)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和投入,生物成绩明显提高;(3)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4)有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5)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针对本次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尝试着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和方法,以期对其他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在这次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开发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普遍淡薄,课程开发能力欠缺;高考的压力使学校不愿拿出时间来给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工作量大,经费不足,影响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表制作困难等。众多因素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产生了平庸和折中。
本研究的特点在于从始至终渗透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学生的选择,贯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平等、多元对话和多元评价的理念,注重课程三维目标的通常等。因此,本课题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导向性和借鉴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