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去中心化,生物教学
● 参考解析
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究了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诞生、基本观点,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针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下的“去中心化”思想进行阐述,以及该思想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
“去中心化”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心”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压迫性,“去中心”就是去除压迫。在后现代课程观中“去中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去除学科“中心化”,建立学生多学科并举的学习局面;去除教学权威的“去中心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用多种课程资源;去除“学校中心化”,建立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实践部分,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建构了“对话式”教学、“探究性”教学和基于网络的教学等三种教学策略。
“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会话是构成后现代主义课程的关键”。 在后现代思想家看来,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独特的精神实体,相互赋予平等和尊重,这两个精神实体的相遇,就是“对话”。 “对话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恰好是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去中心化”是不谋而合的。在教学中,没有权威,没有中心,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者。
开放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正符合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下的“去中心化”思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去除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今天的网络学习,正体现出了“去中心”、“平等化”等后现代主义观点。去中心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性,也是网络媒体的重要特点,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单向的传播方式,成为一个点对点的、平等的、无中心的传播体系。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阐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并且着重设计和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最后提供了将此课程观和思想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案例。
通过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指导所建构的“对话式”教学、“探究性”教学和基于网络的教学等三种教学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出:
(1)对于学习生物学的态度的前测,实验班平均分为17分,而后测提高到了26分;对照班前测平均分为16分,后测的平均分为19分;实验班的学习生物学的态度明显提升。经过T检验,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测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前后测 P>0.05,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前后测 P<0.05,出现了显著差异。充分说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可以帮助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对于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的前测,实验班平均分为19分,而后测平均分提高到了35.40分;对照班前测平均分为18分,后测的平均分为23分;实验班的学习生物学的态度明显提升。经过T检验,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测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前后测 P>0.05,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前后测 P<0.05,出现了显著差异。可见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产生的兴趣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充分说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可以帮助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以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指导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受学生欢迎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实验进行中,明显地可以观察到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堂主动性方面的差异,实验班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率,以及回答教师提问率,还有主动向教师提问率上都比对照班高。明显可以感觉到实验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充分地说明了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指导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在实验班采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下的“去中心化”思想指导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实验前后的成绩:实验班前测平均成绩为74.6分,实验班后测平均成绩为82.5分,P=0.023﹤0.05,说明实验班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我发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去中心化”思想应用在教学中,有利于修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去中心化”思想不仅为我国当前进行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指导作用,而且也将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趋势;此理论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此理论对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