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接受理论,格式塔,空白
● 参考解析
摘 要
语文新课程阅读观与阅读教学观都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彻底放下权威的架子,真正地把学生作为阅读与学习的主体,摈弃传统观念,与学生主动交流,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教会他们阅读与学习。以读者的阅读活动为研究重点的接受美学理论中的阅读观强调的正是这一点。研究与学习接受理论有关阅读活动的阐述,以之指导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理解新课程阅读及阅读教学观,从而推动新课程阅读教学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空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想通过三个部分对阅读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第一部分,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现实意义。本部分主要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指出了接受理论中的阅读观对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指导意义,阐明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空白”艺术与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论述了空白艺术的含义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理论依据和心理基础。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部分的要求和接受理论中的读者中心论、召唤结构、期待视野等观点为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压强理论为空白艺术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基础。接受理论的代表伊瑟尔认为:“作品意义的产生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的构成的权利,因而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就构成了作品的基础结构,这就是‘召唤结构’。”正是作品的“召唤结构”才奠定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另外,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压强理论”,当读者面对文本中众多的未定性和空白点时,自然会产生一种要“确定”、“填补”的冲动。可以说,这些空白正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强有力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动力,让学生的阅读经历一段从紧张到松弛、从追求到和谐的“奋斗”历程,最终完成他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理解。这样的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长期坚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空白艺术的策略。主要从阅读环境和阅读过程两个方面探讨。首先,给阅读教学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实施空白艺术的首要条件。在应试教育的棍棒下,空白艺术的实施只能举步维艰。因为,只有在一种“快乐性”的环境中,读者的阅读才容易产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空白艺术才有可能顺利实施。而构建一个新型的阅读教学过程模式,是空白艺术实施的关键。因此,本部分借鉴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姚斯的观点,把阅读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感——品——悟,即审美感知——反思阐释——意义融合。把这三个阶段灵活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使得课堂阅读得以向课外无限延伸,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