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鲁迅,“立人”的思想,教育实践
● 参考解析
摘 要
二十世纪的现代中国,因为鲁迅的存在而熠熠生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独具慧眼,以其深远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及文学家的伟绩感染着世人。对于现代中国的认识,他另辟蹊径;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他深刻尖锐;而对于“立人”的推崇,却又持之以恒。正如钱理群所说,鲁迅对二十世纪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的确重大,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人中间。在中国思想史上,鲁迅的确是绕不过去的存在。时代不断变迁,时至今日虽已过百年,但鲁迅崇高的人格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与知识分子。读他的作品,思想会受到洗礼,冲开了眼前的迷茫与苦闷继而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鼓舞着我们为了理想而毅然前行。的确,鲁迅是一部大书!
因此,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鲁迅这部大书中,有着对于教育的深刻体认,无论是躬于教育实践,还是其作品中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以及正确的教育观,在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化急需提高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较多的鲁迅作品,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文化,对学生施以正确的“立人”教育,使其形成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以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为前提,以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为目标,以指导学生朝着合人道、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正与鲁迅的教育观有着不谋而合之处。鲁迅批判传统的封建奴化教育,提倡自然教育,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但是,由于以往不同时代对于鲁迅的不同阐释,使学生对于鲁迅的正确认识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教育界也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但是作者认为,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代表,是形象的、鲜活的。因此我们应该还原其作品和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正确地加以揣摩,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深入探究鲁迅早期“立人”的思想,并结合有关作品展开论述,分析其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与改造,感受其深刻的教育思想。
第二、探寻鲁迅高尚的人格精神,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第三、着眼于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实际,在分析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鲁迅教育观的现实意义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