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白鹿原》,人性与文化,悖谬情境
● 参考解析
陈忠实是因《白鹿原》的巨大成就而成就自己的。《白鹿原》所包涵的文化的丰富性,人性的复杂性及其所展示的历史之深邃、生活之厚重,都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日益丰富、研究层次也日益深化的今天,可言说的意义空间确乎已不是太多,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它的研究大致集中在“历史—文化”的层面,已产生了不少深刻、系统而又不乏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但是面对《白鹿原》及有关它的所有研究资料,独立的思索和清醒的审视依然十分必要,迦达默尔说:“只有熟悉而普遍的支持才使进入异己世界的冒险成为可能,才使从异己世界中找出一些东西成为可能,从而才可能扩大、丰富我们自己关于世界的经验……它包含了落在牛顿脚边的苹果的全部戏剧性力量”。[1]
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这种发掘的深度和独特性是《白鹿原》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不容忽视的成就,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审视《白鹿原》的,尽管在其他研究材料中也零星提到《白鹿原》昭示的人性内涵,但却从没有以其文化与人性的矛盾冲突为视角作系统地阐释,所以笔者以为,在文学越来越注重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内涵的今天,这是一个值得言说的命题。但是,在对于这样一部较近期产生又颇具争议的作品,最好的注解它的方式是比较,与同类、同期的、有共同特征的作品的比较。
首先,乡村历史小说的构架使《白鹿原》同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同类小说(如《红旗谱》《创业史》《三里湾》等)具有了可比性,在比较中可以明确地认识到,除了传奇性的故事之外,《白鹿原》突出的是人性的内涵;其次作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白鹿原》与其它回忆乡村历史的小说(如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苏童的《枫杨树山歌》、张炜的《古船》)相比,除了扎实的现实主义特色之外,它不是就人性写人性,它写文化与人性的悖谬情境、写人的挣扎和无奈、写人性的各个层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提升。作者以对人物的深情体恤和对历史的沉痛思考构架全文,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是其它作品所能企及的。最后,将《白鹿原》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之下,与世界文学的几个经典文本对照,得出的结论可以为人性与文化的悖谬情境作进一步的注解:人性与文化的二律悖反是这种情境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但是这种痛苦注定是伟大的,这是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
具体到作品中,这种悖谬情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存的理性与非理性、人性与人情的和缠绕和对峙、人格的独立与依附、正统思想的性压抑与底层平民的性自由、人性向上的努力与这种努力遭遇挫折时转而向下的沉沦……
[1]迦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126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