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儿童行为问题,家庭心理环境,内向性行为问题,外向性行为问题
● 参考解析
近几十年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在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面前,且据有关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王玉芬等对北京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调查显示,1985-1993这8年期间,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由8.3%上升到10.8%[1];王旸2006年对济南市1-5年级学生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4.35%[2];2007年哈尔滨市一项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7%[3]。我国在2004年首次由百名医学专家共同参与调查了“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并指出,注意力差、偏食挑食、明显多动、过分依恋这些问题名列前茅。同时,全国优生协会发育和行为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新华医院儿保科主任金星明表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轻者影响今后的学业、就业和生活,重者成为反社会行为[4]。因此,深入探究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和有效的改善或矫正措施是目前摆在教育、心理以及医学等研究领域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关于儿童行为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16岁年龄阶段,而针对2~3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在国内仅仅是一些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和报道。而0~3岁正是儿童与主要抚育人形成依恋的关键时期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与主要抚育人(父母)一起度过,因此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家庭心理环境与2-3岁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加深入地探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早期儿童行为问题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采用Achenbach/2~3岁儿童行为问题量表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三修订版)[99]分别对2-3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心理环境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行为问题儿童的家长进行针对性访谈,进而分析2-3岁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经过一系列调查、访谈、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本研究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14.29%)远远高于常模(即03年全国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7.46%),但部分行为问题因子如抑郁、躯体诉述、攻击性行为和总行为问题上的发生率和平均分却显著低于常模分。
2,儿童行为问题具有性别差异,男性儿童在攻击性、破坏性、外向性行为问题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儿童。
3,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心理环境状况关系密切:家庭心理环境特征中除了成功性、娱乐性这两个维度对儿童行为问题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他五个维度分别对儿童行为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因子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同时,儿童主要照料人的特征以及具体教养方式也对儿童行为问题有重要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