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美德与秩序——论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中的歧义性

关键词:政治美德,伦理美德,公民,政体,公民教育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亚历士多德所生活的时代,城邦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它包括了社会和政治两个方面,是伦理和政治相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在这样的一个政治共同体中,其目的就是要使公民过优良的生活,让城邦实现最高的善。基于这样的一个基调,伦理就承担了作为政治的最后归宿这样的一个角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政治和伦理渐渐分离,各自承担了自己的角色且又相互关系。
政体、公民和公民教育都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由国家的性质来决定的,政治秩序的稳定及其维续是需要具有政治美德的公民来维护的。公民是具有政治权利的人,随不同政体形式其概念也不相同。公民概念多义的可能性是亚力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中歧义性的原因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至善就是过优良的生活和幸福的生活,人应该具有至善的品德,具有实现高尚灵魂的品德,也就是“正义、智慧、节制和勇敢”,这些美德是伦理美德,它不同于政治美德,这种美德具有社会性而不像政治美德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这些所谓的伦理美德在亚里士多德理想的城邦中和政治美德是一致的,在常态政体和变态政体下,则随政体形态不尽相同。
公民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手段,它服务于政治,是具有阶级性的,因此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公民具有政治美德。亚里士多德是想要融合伦理和政治的,但是通过对不同政体的分析,他发现很多情况下这两者是不可能融合的。政体的维续需要公民具有相应的政治美德,但是公民所具有的政治美德却与伦理美德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协调甚至冲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政体下的公民美德与政治秩序的关系,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元素的公民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之间的关系,公民美德和善人美德的关系等,来呈现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及其中蕴含的悖论和矛盾。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提性工作。文章的主题就是谈秩序和美德之间的关系,因此弄清楚政治和伦理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而且这也是个前提性的工作。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政治和伦理是统一在一起的,伦理是政治的基础,也是其最终要实现的目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需要,现代国家理论中,政治和伦理渐渐分离,美德也相应的区分为政治美德与伦理美德。
第二部分: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公民和公民教育的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维护奴隶制思想带有阶级性,因此他对政体和公民概念的界定存在着缺陷,既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主体概念都不确定,那么作为城邦成员的公民所具有的美德和善人的美德是否具有一致性?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六种不同政体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理想政体下两种美德是一致的,而这在其它政体形式中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异和悖论。
第三部分:理想城邦的公民教育。在这部分主要是写公民教育的目的、方式和原则,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理想城邦中的公民教育已经出现了悖论。
第四部分:这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分析在常态政体和变态政体下的不同公民教育,得出其公民教育思想本身存在的歧义性和矛盾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