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舆论监督,公共权力,有效性
● 参考解析
摘 要
任何国家都有腐败,腐败需要舆论监督。在我国分权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作用尤其明显。监督的广泛性不仅弥补了权力之间缺少制衡的缺陷,而且,相对于内部监督,作为外部监督的舆论监督更有利于被监督者规范自己的行为。无论从腐败治理的角度,民主政治的角度,法治的角度还是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舆论监督的政治学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本文所关注的。
学者多从民主政治,新闻法治,公民社会等角度来研究舆论监督,通过存在问题分析监督无效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这是从反面讲舆论监督。舆论监督要凸显最终的治理腐败的效果,首先应具备一个标准来衡量舆论监督是否有效及有效的程度,使人们心中有一个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大小的尺度,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可见,对有效性问题的关注是舆论监督研究的起点和最终目标。
尽管从党的十三大以来,舆论监督在历次党的报告中都提到过,对其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充分肯定,但时至今日,从舆论监督的实效来看,舆论监督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未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民主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分析制约舆论监督的深层原因,探究制约舆论监督发挥作用的根源,掌握衡量舆论监督有效性的标准,进而用这些标准来指导今后的舆论监督,必然使有效性得到落实和提升。显然,对有效性问题是目前关于舆论监督研究的现实问题,是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除导言外,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舆论监督的一般理论分析,包括舆论监督的内涵、本质、特点及其政治学意义。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简单梳理,建构本文对舆论监督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二部分从谈有效性的必要性出发,指出衡量有效性的四个标准,并进一步强调有效性问题研究的意义和功能,说明有效性问题对研究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使本文研究意义更加突出。
第三部分基于衡量有效性的四个标准指出目前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从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客观的看待舆论监督失效问题。
第四部分从法律、经济、文化、制度四个方面深层分析舆论监督失效的原因,指出失效的原因在于这四个方面基础的缺失。
第五部分考虑到文章的完整性,分别从权力、民众及媒体自身的角度论述了使舆论监督有效性提升的原因和手段,使得本文逻辑思路有始有终,体系更加完整。
本文将舆论监督有效性问题抽象出来,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衡量舆论监督有效性的标准,试图以此为根据衡量一切舆论监督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致使舆论监督失效的深层原因,将舆论监督相关理论放在转型期中国发展的特殊环境下系统全面地梳理和归纳,运用从应然层面再到具体问题分析的正向思维方式,力求在有效性标准问题上有独到思考。尽管笔者水平有限,但会竭尽全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