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交往 教学交往 道德教育
● 参考解析
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然而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不知不觉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因此,教学的德育功能被弱化,以致忽视、遗忘了教学也是实施德育的形式,而把德育寄希望于“专门”的德育活动。在现代教育中,人性的教化和知识的学习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的教育已不复存在,指向外部世界,指向客体化知识的学习的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对教学本质认识的不同,道德教育在其中的蕴涵也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教学交往思想进行解读,以现代道德哲学和现代交往教学论为视角,审视教学交往过程中的种种与道德相关的现象,提出应当改变教育的现状,努力使教学与德育融合,还倡导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交往中作自觉的教育者,让教学成为一种道德事业。
本论文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往和教学交往思想历史梳理。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是指通过人与人的往来形成普遍的社会交往。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内在的同一性,即认为交往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交往不仅仅是一种相互往来,而是人的一种本质性存在状态,是主体间的造就,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教学交往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性、创造性的交往实践活动。教学交往的教育过程的主旨在于它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强调在教育中要将学生作为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来看待;沟通了教育与生活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的人道原则。
第二部分:交往与个体道德形成的关系。道德交往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往,是主体在道德需要的激发下,通过语言交流、行动交往和文化传播等形式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与交往实践是个体道德发生的基础,在教学交往中,师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习得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最终实现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第三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实现师生道德共同成长的路径探寻。本研究提出提升教学的道德意蕴的几点建议。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性师生沟通;树立“理解性”教学价值观;创建真实的道德交往冲突,实现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转向和教师交往艺术的改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