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郭店楚简《老子》词类研究

关键词:词类,比较,郭店楚简,《老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998年湖北郭店楚简整理出版,这是中外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此后十年,围绕这批竹简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这其中又以《老子》的研究最为火热,研究者多从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思想史、哲学等方面探讨。本文选定郭店楚简《老子》,对其词类进行穷尽式的研究,重在总结郭店楚简《老子》的词类特点,作为战国中期的语料,为这一时期的断代语法研究添砖加瓦。
本文把郭店楚简《老子》中所有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内部又分为:名、动、形、数量、代词。每一类实词内部进行再分类,描述它们的语法功能、特点及语法意义 (第一章)。虚词内部又分为:副、介、连、语气、结构助词。对于虚词,穷尽式描述每个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各语法功能的分布(第二章)。本文还将郭店楚简《老子》与一起出土的郭店楚简其他文献进行共时比较,并将郭店楚简《老子》与其他版本《老子》进行历时比较,选定一些典型异文来探索词的发展轨迹(第三章)。
通过对郭店楚简《老子》词类的穷尽式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郭店楚简《老子》共有1762个字(不包括据他本校补之字),480个词。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仅32个,词的兼类普遍。
2.名词、动词、形容词除了具备普遍的语法特点外,复音名词是所有词类中复音词最多的,共22个;动词(176个)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形容词经常正反或相对一起出现,据我们研究,在96个单音形容词里面,就有11对反义形容词。少数名、动、形容词被赋予了丰富的老子哲学内涵。
3.人称代词“我”与“吾”的区别在于“我”可用作复数,而“吾”只能用作单数。指示代词“此”只用作定语,“是”只用作主语。“之”和“其”都可以指代人和事物,但“之”主要作宾语,“其”主要作主语和定语。
4.郭店楚简《老子》没有真正的序数词,用“上”、“中”、“下”和“大上”、“其次”来表示依次递减的几个等级。
5.介词都是兼类词,其中5个是由动词发展而来的。“於”可广泛用来引介时间、处所和对象,“乎”只用来引介比较对象,因此在帛书本及传世本《老子》中,它被用法广泛的“於”所取代。“及”只引介时间,“与”只引介对象。“以”的粘着性极强,经常与代词“是”、“何”、助词“所”组成“是以”、“何以”、“所以”充当句子成分。
6.副词丰富,但分布不均,时间、程度和否定副词居多。肯定副词只有一个“必”,语气副词只有一个“其”。范围副词表总括的只有一个“皆”。在表“已然”时,只用“既”不用“已”。否定副词“亡、无”在郭店楚简《老子》中分布不均,以用“亡”为主,帛书本、传世本《老子》则相应地改为“无”,“无”逐渐取代了“亡”。这与战国时期表否定、没有时主要用“亡”,战国末期以后则以用“无”为主是一致的。“弗”与“不”在郭店楚简《老子》中的区别在于:“不”使用的范围更广,“弗”字则有较多的限制。“弗”后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但绝大多数不带宾语。因此在传世本《老子》中“弗”字逐渐被用法更广的“不”字所取代。
7.“也”是最常用的语气词,可用在句中及句末,表达各种语气。语气词“已”由动词发展而来,郭店楚简《老子》中有着动词“已”向语气词“已”发展的轨迹。“与”只表疑问语气,“者”只用在判断句中。句首语气词用“夫”和“故”。
8. “而”是最常用的连词,可广泛连接两个动词、谓词性词组和分句,表示递进、承接和转折关系。表假设的只有一个“如”。表让步关系的只有一个“虽”。并列连词只用“与”不用“及”。“则”、“曰”、“以”、“安”、“若”只能用来表示顺承关系,不能连接有转折关系的前后两项,“安”只用来表示前因后果的顺承关系。“此”在郭店楚简《老子》中主要是用为连词而不是代词,可与“则”互换。
9.郭店楚简《老子》虚词多而传世本《老子》虚词少,这主要是传世本为了追求句式、韵律的整齐,强调四字句而大量删减虚词。此外,在下列词组中:邦与国,居与处,盈与满,曰与谓,达与通,美与善(在表达“美好”义与“恶”相对时),先与前(在表达方位上的前后关系与“后”相对时),厚与重(在表达“重”义与“轻”相对时),战国末期以后,后者在使用上逐渐压倒了前者有取代前者的趋势。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