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30年代小说,女佣形象,丫环,佣妇,“异变”
● 参考解析
自“五四”以来,伴随着“人的文学”思潮的兴起,新文学先驱者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及人的命运,转向写人,特别是写普通、平凡的人,写社会下层的人的生活。而身处社会下层的从事家务劳动的女佣也开始作为主角出现在了小说中,典型的如鲁迅的《祝福》中的女佣祥林嫂。到了30年代,随着家族小说的蓬勃兴起以及小说家们对底层劳动女性越来越多的关注,卖身或受雇从事家务劳动的女佣形象也更多地出现在了小说家们笔下。这些30年代小说家笔下的女佣形象,在身份地位、生存状态、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方面,与古典文学中的女佣形象和“五四”时期的女佣形象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时也是20世纪初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时代语境的特殊产物。对30年代小说中女佣形象的总体研究探讨,可以对女佣这一底层人群有更多的认识,也是对20世纪初中国复杂社会生活的了解和研究。本文主要以小说文本为立足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典型个案,对这一身份的女性形象进行总体的考察。
本论文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作品出发,将30年代小说中女佣形象依据她们与主人之间关系以及她们的年龄、身份等相近特征,大致将其分为三类:“被缚”的妙龄丫环形象、“自由”的已婚佣妇形象、其他“异变”形态的女佣形象。当然这只是人为的分法,还有一些拥有自由身的年轻女佣形象也散见于30年代的小说中,但因其数量过少且不甚典型,故不单独列出。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以家族小说文本为立足点,同时结合其他以丫环为创作对象的小说文本,分析了此类女佣形象产生的原因,并在详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将30年代小说中的丫环形象依据其思想性格特点大致划分为两个类型:安守本分型和觉醒抗争型。又将其与《红楼梦》中的丫环形象作纵向比较,得出她们的基本特征:从“贵族”趋向平民化,“美与善”特点的彰显,命运结局的多元化。
第二部分主要以专门写受雇女佣的小说文本为立足点,同时结合其他刻画受雇女佣形象比较成功的小说文本,首先分析了此类拥有自由身的女佣形象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将其分为两个群体来考察:出卖劳动力的普通佣妇和出卖乳汁的年轻奶妈,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佣妇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而后将其与“五四”小说中的佣妇形象进行比较,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卑微贫贱的“无名”身份,悲苦无告的弱者命运,无私无我的博大母爱。
第三部分重点评介分析了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异变”形态的女佣形象——“婢妾”、“被典之妻” 和“童养媳”。这三类女性虽然表面上拥有着“妾”、“妻”和“媳”的名分,但实际上只是劳动或生育的工具而已。她们是滋生于封建土壤中的“畸形儿”,其生命的实质内容、地位的卑贱程度与“女佣”如出一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