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教师;职后教育;研究性学习;内容方法
● 参考解析
教师职后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成败得失。教师职后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学习问题,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教师,更要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不仅要学,还要知道如何学;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动学生学。在教师职后教育不断倡导的今天,教师自身学会学习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全新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于学生有重要作用,而且更是适合教师学习的新方式,对于有效解决教师终身学习的问题具有特殊意义。本研究重在探索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适合教师学习的新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等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对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探讨,应从开展的条件、模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概述。教师职后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教师作为学习者,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工作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将书本的“死”知识变为现实中的“活”知识。职后教师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属于自身的特点:这样的学习具有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可以获取和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这样的学习具有更鲜明的独立性和双重过程性。可见教师职后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开发了教师队伍的创新潜能,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教师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第二章: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实施。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进展得是否顺利,关键是看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应该遵守以下原则:资源就近原则、学习内容适中原则、因人而异原则、成果公开原则、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原则和学以致用原则。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别人的指导、讨论和组织确定这四种方法,将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而选修课又可以由推荐主题和自选主题组成。最后按照产生问题、确定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讨论及成果汇报来进行操作,评价要贯穿这五个阶段的始终。
第三章: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条件。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要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影响教师研究性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习基础、动机、能力和情绪等。对于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必然会影响教师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就得不到质量的保证。
第四章: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模式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个体模式是指学习者依靠个人努力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它可以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媒介两种情况。校本模式是指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还可以采用交互模式,它包括远程模式和短期模式。
第五章: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为了学习更为有效,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从评价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评价不再满足于对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而是越来越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由单一化、重他评走向多元化、重自评;从评价方式来看,由重定量走向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有主体多元化与交互性、评价角度的过程性与发展性、注重激励与调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和参与评价法等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