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学生因素, 英语教学, 衔接
● 参考解析
本文旨在分析心理学,教育学,二语习得及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学生因素。众所周知,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强调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实际上,高一新生面对英语困惑颇多:词汇量大,内容多,语言现象复杂,方法不当---学生无所适从。对他们而言,难于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衔接。为了实现新的课程目标,英语专家尽量使教材衔接起来。但事实上不起作用,尽管现行教材的功能性和交际性强了。学生是语言学习的内因,也就是说, 学生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分析学生素质则显得尤为重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水平为基础。教师应当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去培养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学习风格,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所有的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仅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教学衔接,而且迫使老师有意识地研究学生,探寻良好的,合适的方法,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然而现在的英语教学只是关注了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分析了个性不同的学生的差异,其目的在于分析英语学习的差异。如果这样,便能保持外语课堂的鲜活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IV
本文涉及四个领域的理论:心理学理论认为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具有以下特征:积极性、目标建构性、累积性、目标定向性、诊断性和反思性(欧阳芬,2004).元认知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积极心理学阐明了学生的心理体验,(掌握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有效的学习与良好的动机密不可分。 教育学理论则认为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气质类型不同则学习方式、策略的选择不同。而且,(学习者)学习之后应产生正迁移。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掌握是通过“习的”而不是“学的”(Krashen,1982)克莱申说:“如果学习者处于水平ⅰ,那么他或她的语言输入量应达到i+1”(1981a:100). 话语理论表明了第二语言是怎样通过交谈而学得的,并且强调了英语学习中交谈的重要性。即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有机会在情景中练习,而且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这些词汇,从而逐渐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则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具体的语言问题。如果一个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英语,他或她就会有学习英语的欲望,与英语共鸣,从而激起较强的英语综合学习动机。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体是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本文从上述理论上先提出问题,然后在两个班(共110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验。一个班是实验组,另一个是控制组。研究者首先对两个班进行测试,记录其英语成绩;然后从理论上设计问卷对这1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接着对控制组(55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而对实验组(55人)进行辅导、训练,不时地设计新教法,调整教学内容以达到研究目的。4个月后进行后测,并记录英语成绩;然后对两次测试的成绩及问卷结果作对比分析,以得出结论。
根据两次测试的结果,作者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学生的听力应该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考试是指导教学的指挥棒;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几乎用汉语上英语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尝试的勇气和决心。其二,学生不懂语法,尤其是句子结构。其三,学生的词汇量很有限。另外,110 份问卷也说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诸多问题:自我监控能力低---显然说明他们不了解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居于低水平,学习完全被动;情绪低落;英语输入量不大;其他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总之,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是最大的障碍,同时他们的能力和情感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