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奴役与依恋——从《聊斋志异》情爱故事的典型模式探讨男性的情欲心理

关键词:《聊斋志异》,情爱故事,典型模式,男性情欲心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文论述了《聊斋志异》情爱故事典型模式蕴含的男性情欲心理。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导言部分:阐明《聊斋志异》情爱故事的典型模式和各情节单元的象征,这些情节单元相互联系形成一条心理链条,由此可以窥探到男性由浅入深的情欲心理:即对女性的奴役与依恋的矛盾心理。
第一章:介绍了情欲主体的登场。现实和精神的双重孤独是以作者为代表的贫士情欲缺失的根源,也是满足他们情欲需求的动因。落魄书生是现实情欲主体的自我投射,是情欲主体的代言人。他们是一个落寞的爱情精神贵族群体,佳人这一形象的选择,既是对他们优点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潜意识里情欲心理的变向补偿。
第二章:异类女子的出现实质是男性情欲心理的外化,夜色荒斋是外化的条件,“色”“才”“情”是情欲心理的几个抽象符号,异类女子都具有这三个符号特征,使得男子情欲对象理想化。同时这三个符号又和妓女相符,异类女子其实是按照现实的娼妓特点塑造的,只不过异类女子具有法力,是神化了的娼妓,而娼妓则是世俗化了的异类女子。异类女子的“妓”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普遍怀有的名妓情结。
第三章:异类女子在满足了男性的情欲后开始向具有母德的妻子角色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情欲的暂时退守与向生存满足的外延,隐含了文人在生存焦虑和精神困境下寻求庇护的母妻依恋心理,这种心理在异类女子的“母德”身上得以直接表现,在蒲松龄的乡土情结中又得以曲折反映。
结语部分:蒲松龄的这种以幻想的方式补偿缺失心理,虽然满足了大多数文人的情欲心理,却消磨了文人的奋斗精神,加强了他们的心理惰性,于是梦想终归是梦,由于代替不了现实而归于空幻。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