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霍达,回族文学,民族特点,宗教意识
● 参考解析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回族作家霍达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五百万字,皆卓有成就。其长篇小说代表作《穆斯林的葬礼》更是引起众多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其光芒大有掩盖霍达其他优秀作品之势。评论界关注最多的是《穆斯林的葬礼》,而对于霍达其他的作品少有论述。笔者认为霍达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其创作成就远不止这一个长篇小说。笔者试以霍达多种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成就和艺术价值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并在解读这些作品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作家创作的宗教意识及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点。在具体论述中,笔者力求新发现、新观点。例如针对某些评论家和读者对《穆斯林的葬礼》的颇多微词,论文将作商榷性的修正。对《补天裂》的人物形象分析,笔者一反传统的爱国型、转变型和卖国型的分类,提出爱国型、矛盾型和卖国型的观点。在具体的论述中,笔者力求全面客观,有褒有贬,让读者认识一位真实的作家霍达。
本文分两大部分论述,前半部分以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和《补天裂》,中篇小说《红尘》,报告文学代表作《国殇》和《万家忧乐》,散文集《天涯倦客》和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为论述对象。分析《穆斯林的葬礼》主要针对中国穆斯林网上马彦虎先生的一篇评论文章,展开商榷性地论述,重点分析梁君璧的形象及与穆斯林传统相违背的某些礼仪习俗问题,引申出小说的主旨,进而探讨作品的深层文化价值。分析长篇历史小说《补天裂》的人物形象分类刻画特征,以易君恕、林氏父女和迟孟桓为代表将人物分为爱国型、矛盾型和卖国型三类。分析中篇小说《红尘》的悲剧性,将主人公德子媳妇的悲剧根源视为社会环境与人的对立,并把她的悲剧性遭遇与同题材的小说人物中国的杜十娘和外国的苔丝做一比较,以及阐释小说运用的“京味儿”语言描写,具有的“京味儿”文化意蕴。分析报告文学代表作《国殇》、《万家忧乐》,指出其体裁和内容上所展示的强烈的悲剧性意蕴,以及作家用作品干预社会生活体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分析电影剧本揭示其历史剧创作的特色以及儿童剧《我不是猎人》作为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分析散文集《天涯倦客》,指出其题材分类及艺术追求上的得失,以及其中一篇散文《天涯倦客》具有的小说化的创作特色。综论部分主要探讨了霍达作品的民族特点,将其与张承志作比,分析霍达作品体现民族特点的缘由及其作品如何体现民族特点。还探讨了霍达创作的悲剧意识,剖析其悲剧意识的来源及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这些论述权当对评论界关于霍达研究的一点补充,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喜欢并深入研究霍达及其作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